中残联程凯副理事长对济宁市残疾人 脱贫攻坚作出重要批示

发布日期:2017-05-16
近期,反映我市残疾人脱贫攻坚经验成效的文章《山东嘉祥:按型输血 问需扶贫》、《山东鱼台:阳光工程助残疾人脱贫》、《“爱心岗”助农村残疾人脱贫》等相继在《光明日报》刊登,进一步扩大了我市残疾人脱贫攻坚影响力,营造了浓厚氛围。中残联程凯副理事长对此作出重要批示:像刘法董、唐瑞芳这样的经政策和能人有效扶持脱贫增收的残疾人脱贫典型就应该大张旗鼓地宣传,力争在济宁公共媒体上一月一“脱贫明星”,以激发贫困残疾人的脱贫信心和内生动力,影响带动更多贫困人口自强脱贫。这是当前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鱼台养老模式很有创意,“老残一体”和“一户多残”贫困残疾人家庭也可以探索类似的方式以实现脱了贫也能解得了困。
下步,济宁市残联将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程凯副理事长重要批示精神,深入挖掘宣传残疾人脱贫典型,提炼推广行之有效的残疾人扶贫模式,不断激发贫困残疾人的脱贫内生动力,为推动全市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和有效防止返贫贡献力量。
 
相关报道一
山东嘉祥:按型输血 问需扶贫
赵秋丽 李志臣 薛海波 来源:光明日报
4年前,作为家里唯一还能干点活的劳动力,刘法董就业无门,只能在村里捡破烂维持生计。身残家贫他不怕,周围人的眼光和议论却让他憋得喘不过气来。自从来到了手套厂,老刘不仅脱了贫,这几年家里还新添了几个“大件”:洗衣机、电冰箱、电动车……如今在村里走路,他都不由自主地抬头挺胸,腰杆也变直了。
老刘所在的手套厂--济宁天久工贸有限公司,是山东省残疾人扶贫就业示范基地。为了使更多人脱贫,县扶贫办与公司签订了贫困户用工协议,优先录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自2004年开办手套厂至今,公司已经连续10多年吸纳残疾人员工,帮助他们就业脱贫。公司不仅把优越的岗位优先安排给残疾人员工,还将残疾员工的工资补贴上浮30%。
嘉祥是宗圣曾子的故里。曾子一生倡导、践行的仁孝文化在这里代代相传,蔚然成风。正是借助这一独特文化氛围,嘉祥以“助残孝善”补齐脱贫短板。
针对全县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较高的现象,嘉祥县把农村贫困群体养老问题作为精准脱贫突破口,积极开展“孝善养老工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孝善扶贫”模式:村村设立孝善养老基金理事会,资金由村委会收取后,然后由镇街财政所或经管站托管,按照固定比例财政奖补,最终实现养老基金打卡发放。
以老僧堂镇为例。今年以来,该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资助、支部组织、子女孝亲”的原则,在204户有子女的贫困家庭中开展孝善扶贫活动。镇里针对60岁以上贫困老人实施“子女首孝+孝心基金+慈善救助”的资金运作模式,贫困户子女赡养费缴纳标准为1200元/年,镇上再从孝善扶贫基金中给予该户600元资助,增值孝心,以此建立正面激励、道德约束、示范带动、舆论监督机制,引导子女履行赡养义务。
截至3月底,全县收缴子女赡养费445.6万元,县镇两级分别列支5%补助贫困户老人,社会捐赠95.58万元,第一季度已发放孝善款267.48万元,受益贫困老人2956户、4602人。 
 
 
相关报道二:山东鱼台:阳光工程助残疾人脱贫
张蕾 来源:光明日报
 
“如今政府让我有了一技之长,还送来了资金让我创业,我终于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脱贫了!”近日,山东省鱼台县张黄镇创办了洪磊超市和电动车维修店的残疾人王洪磊说。
 近年来,为彻底改变残疾人就业难现状,鱼台县组织人社局、扶贫办、残联等部门联合实施残疾人“阳光脱贫工程”。该县镇街人社所设立了残疾人就业创业专属窗口,以扶贫办提供的建档立卡残疾人信息为基础,对他们进行“一对一”沟通对接,有的放矢开展就业创业援助活动。
 根据残疾人需求,鱼台县设立农副产品加工、电器维修、盲人按摩、工艺品制作、编织、缝纫、种养殖、电商等职业技能16种,依托该县12家定点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3600人次,并在镇街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35场。此外,该县建成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13处,为120名成功创业的残疾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07万元,1551名残疾人实现成功就业。
 
 
相关报道三:“爱心岗”助农村残疾人脱贫
作者 赵秋丽 乔志宇     来源:光明日报
“我现在在鹤来香公司做电商客服,一个月工作不超过20天,能收入千把块钱,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靠父母养活的‘没用的人’。”日前,山东省鱼台县王庙镇朱庙村残疾人唐瑞芳坐在家里的电脑前,一边熟练地与客户打字交流,一边高兴地对记者说。她小时候因车祸造成身体高位截瘫,没有劳动能力,生活完全依靠父母,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去年在参加县残联组织的电商技能培训后,她被鹤来香公司聘为客服人员,通过互联网在家里就能完成工作,成为“穿着睡衣在家里挣钱”的农村SOHO族中的一员。有了自己的收入,唐瑞芳心中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王庙镇古李村大学生李小刚,2010年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待遇和优越生活条件返乡创业,希望通过带动村民勤劳致富,让村民过上城里人的幸福生活。经过7年的摸爬滚打,李小刚和他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创办的山东省鹤来香食品有限公司,业务越来越好。创业过程中,李小刚始终不忘乡亲父老:出资30万元为村里硬化道路、资助村里贫困孩子上学、创建留守儿童足球俱乐部、定期给敬老院和残疾人送杂粮等……在看到农村残疾人生活没有来源、精神没有寄托的困境后,李小刚决定把劳动强度低的岗位优先向残疾人提供。
“聘用残疾人工作是有一定风险的。但我认为,关爱、帮助社会弱势群体,仅靠政府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伸手相助。我们每一个企业,都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解决社会难题。”李小刚说。近日,鹤来香公司被济宁市残联评为“市级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基地”。下一步,该公司计划与残联部门联合开展杂粮村项目,吸收身体条件较好的残疾人,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脱贫。
点击进入首页